US Dilusion

Proceedings recently asked several frequent contributors how the next conflict might start. This essay is the first in the series.

The operation unfolded quickly, beginning on the evening of 18 January, two days before the scheduled—and still in-doubt—U.S. presidential inauguration. A message was transmitted to Taiwan’s leaders that they had the option of immediate peaceful capitulation or armed coercion, and that in the case of the former there would be no recriminations. 
Simultaneously, a series of closely coordinated Chinese military moves unfolded that were intended to put a stranglehold on Taiwan and deter any other nation from interfering. All over Taiwan, Chinese intelligence operatives and special forces not in uniform–China’s own “little green men”—emerged to take control of key facilities and sabotage military facilities. A host of cyberattacks crippled Taiwan’s public media and took down key elements of the power grid. The attack on Taiwan was underway.
Chinese forces previously engaged in the exercise swiftly turned their attention across the Strait, and, after tough resistance on the ground, seized several islands claimed by Taiwan, including Quemoy, Matsu, and the Penghus.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 submarines deployed to close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entrances to the Taiwan Strait, and also deployed east of Taiwan to prepare for potential action against U.S. Navy ships. Any Taiwan Navy surface ships underway were engaged quickly and sunk. Chinese media highlighted the presence of thousands of ballistic and cruise missiles in launching positions capable of targeting key facilities on Taiwan. An immediate sea and air blockade of the island was announced, pending Taipei’s decision on Beijing’s ultimatum. 
At the same time, the PLAN’s amphibious forces—including an enormous number of fishing vessels quickly pressed into service—got underway in preparation for landing Chinese ground forces on the island’s west coast, and air defense ships extended their umbrella over the island’s airspace. Again, both were highlighted to the leaders in Taiwan. Meanwhile, China’s “Wolf Warrior Diplomats” commenced an engagement blitz to offer carrots and sticks to governments across the globe to support, or at least not resist, this important and long-needed move by China. Particular care was taken with Japan to ensure it was clear to the government of Shinzō Abe that any support provided to a U.S. response would be considered hostile action against China.
A legion of Chinese information warriors executed a pre-planned global campaign, using all forms of media, with messages carefully tailored for individual audiences. For Western audiences, the messages ranged from overt condemnations of Taiwan’s government to covert insertions of “Why does this crisis matter to Americans?” into social media. For East Asian audiences, the messages included “The United States is powerless to intervene; we mean no harm to any regional nation that stays out of this; and your future depends on China’s benevolent leadership.”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e message was: “Don’t join in any international rebuke of China or suffer the consequences of reduced Chinese trade and investment.” Chinese media flooded international outlets with reminders of the PLA’s ability to target ships and airfields using ballistic missiles, as well as veiled warnings that China could target the U.S. west coast with conventional weapons.  

In Washington, Chinese Ambassador Cui Tiankai summoned the head of the State Department’s Bureau of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to the embassy on the morning of 19 January, delivering an explicit warn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not to intervene, noting that China would take all necessary measures to prevent such interference. Similar warnings were delivered to Australia, Japan, South Korea, and other close U.S. allies.  A sudden, mysterious power outage in Indianapolis that afternoon was loosely attributed to a Chinese cyberattack, which seemed carefully calibrated not to provoke the United States, but to suggest “We can do more.” 

With few options of their own, Taipei looked to Washington.

While stock markets across the globe crashed on 19 January, confusion reigned in Washington and other capitals as the crisis unfolded. The United States called for an immediate U.N. Security Council meeting but was stiff-armed by China and Russia. A host of capitals made tough statements about unlawful Chinese aggression, but it quickly became apparent that international leaders were waiting for the U.S. response on the one hand and were concerned about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ir economies to Chinese threats on the other. The Congressional Taiwan Caucus—the second-largest caucus in Congress—angrily condemned the move and called for an immediate U.S. response but fell short of providing specifics.
In Washington, on the afternoon of 19 January, just as the U.S. Supreme Court finally resolved the electoral crisis,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Principals Committee hastily convened a meeting to consider the situation. Called upon to provide military options for the President’s consideration,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and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stated that the U.S. Seventh Fleet was recalling its personnel, getting ships underway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awaiting further instructions. U.S. Pacific Air Force assets in the region would begin moving to dispersal fields within 24 hours. 
The committee was deeply divided. Some demanded immediate action, pointing to the U.S. commitment to defend Taiwan from an unprovoked attack, the risk to the U.S. reputation as a reliable ally, and the sea change that a failure to act could cause in the percep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a major power and guarantor of peace. Others pointed to the speed of the Chinese campaign compared to U.S. force movements, suggesting that, in the face of such a fait accompli, a U.S. response would be a costly effort to take Taiwan back rather than defend it.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stated that doing so would involve high risk and require full mobilization for war—taking the air from the room.
Several angry cabinet members began asking why so much had been invested in countering China militarily when it appeared little could be done to stop the loss of Taiwan. The meeting broke up after two hours of acrimonious debate with no resolution other than to make a strong statement condemning Chinese actions and expressing support for Taiwan. As people got up to leave the White House Situation Room, th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said, “This is not about whether we stand behind Taiwan—we do—but it looks like we may have been outmaneuvered. I don’t like it, but this is going to have to wait until after the inauguration tomorrow.” 
By then it was already too late. On the morning of 20 January in Taiwan—still late in the evening of the 19th in the States—Taiwan’s government realized that, while the Taiwanese Armed Forces remained capable of putting up stiff resistance for a limited time, U.S. forces would require too much time to be brought to bear. In mid-morning, realizing Taiwan was on the brink of a bloodbath, Tsai Ing-wen reluctantly capitulated to Xi’s demands, expressing hope that the people of Taiwan would be able to retain at least some measure of freedom. 
That evening in Beijing, three hours before the Chief Justice delivered the oath of office on the steps of the Capitol, Xi Jinping triumphantly addressed the Chinese people, declaring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step in the “Chinese Dream,” which he had been championing as his future legacy since 2013, had now come true. He welcomed the people of Taiwan “home” and promised local elections down the road. Tsai’s government was replaced the next day by a group led by a Taiwan politician who had long called for reunification with the mainland. 

When the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walked into the regularly scheduled “Tank” session on 21 January, he sat down heavily in his chair and said “I have three questions: What just happened? What do we do now? And what the hell should we have been doing differently?” He was answered by silence, until one of the Chiefs quietly muttered, “Strategic ambiguity failed, and we fell prey to a lack of imag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another meeting was taking place in the 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 (DNI). The country’s senior most intelligence officer, the DNI asked his team “How did we not see this coming? How did we not warn of this?” After a few moments, the CIA Director said, “Twenty-years of focusing on counterterrorism and counterinsurgency, rather than our peer competitors, has come home to roost. We’ve got a lot of work to do.”

In the end, the conflict for which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particular the American military, prepared for so long and for which it provided billions of dollars in military hardware to Taiwan, had been lost before it started. 

My take: It will not happen this way, the timing. But the outcome is same.

1-21-21 Nothing happened, but US has all the attack groups are on alert.

USNI News Fleet and Marine Tracker: Jan. 11, 2021
Jan 11. 2021

Huawei achieves world’s first low-latency network trial over 2000 km transmission distance

Huawei today announced that it has worked with research partners to complete a deterministic WAN innovation trial, achieving the world’s first 100-microsecond delay jitter control over a transmission distance of more than 2,000 kilometers.

According to Huawei, this has laid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production control and high-precision services such as ultra-long-range industrial interconnections and high-precision vehicle networking.

Currently, the number of global machine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s has approached 30 billion, and is growing rapidly year by year, and is expected to reach 10,000 billion connections in 2035.

According to Huawei, the communication mode and traffic model of intelligent machines will change fundamentally, in which remote control,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other data communication scenarios put forward high deterministic bearing requirements of ultra-low latency and ultra-low jitter on the network.

This is China 2020 – 23

大家好,欢迎来到。这就是中国,让我们在这里一起定位中国,也读懂中国。
疫情对世界的影响还在继续啊,我们也看到全球的经济政治格局都在面临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后疫情时代整个世界会往何处去,我们又该怎么来解读此时的中国今天的节目,一起来讨论我们演播室两位嘉宾,一位是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院长张维为教授,欢迎。
还有一位是资深的政治学者寒竹先生,欢迎大家。
那我们在现场的两位嘉宾演讲之后也会开放讨论。我们一起来对话。有请张教授。

張維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啊,用中国标准看,外部世界很难乐观起来。
美国现在是东西南北中,疫情全面爆发。真不知道下一步会恶化到什么程度。
这几天欧盟正在考虑开放。
外部的旅游,他们准备禁止美国游客。因为美国疫情还处于失控的状态。
但从中国网民的跟帖中可以看出,我们国人啊对于欧洲的疫情防控。
他这个水平我们也很不放心。现在去欧洲旅游恐怕需要很大的勇气。
一起猛烈冲击了全球经济。世界银行6月8号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
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下滑5.2%。
这将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指出。
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
做好较长时间内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他还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纵观今天这个世界,我个人认为大概只有中国这样的国家才可能做到这种双 循环 。
其他国家基本不具备这样做的产业能力和制度安排。
那么我一直说中国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文明型国家。
我可以用四句话来说明这个观点。
1. 中国是一个维持数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
一个超大型的现代国家,叠合在一起的国家。
这也是我给文明 型 国家的定义。
2.文明新国家是一个百国之和的国家,也就是说他是自己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成百上千个国家慢慢整合起来的一种国家。
这种国家的制度安排自然是与众不同。
3.它具有”四超”的特征,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 超悠久的历史传统, 超丰富的文化积淀。关键在
“超 “字。
这样的国家他崛起的广度、深度、力度、厚度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是一般国家难以比拟的。
4. 这样的国家自己就是一个世界。
介于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话题,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底线思维。
如果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外部疫情仍然非常严重,我们能否做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我说是可以的,这就是我们应对国内外挑战的底气所在。
以人口为例,整个西方世界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4%。
而中国 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
欧洲一个国家的平均人口是1400万。
中国是14亿,也就是100个普通欧洲国家之和的规模。
所以我要讲的第一点就是中国超大型的人口规模。
加上现代化。
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那么遀若中国的迅速崛起,今天的中国已经形成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 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完整的产业链,最大的货物贸易国。
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都超过30%。
中国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数量早就超过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之和。
我们不妨看一下人类的近代史,18、19世纪世界上崛起的第一批国家,像英国、法国等等。
人口是千万级的。
到20世纪崛起第二批国家,美国、日本嘛,他们的人口是上亿的。
而今天21世纪中国的崛起,其人口规模是10亿多这样的级别。超过前两批国家人口的总和。这能不震撼世界吗。
比方说2019年世界最大的500家企业中,有129家来自中国,首次超过了美国的121家。
再比方说在互联网世界。
世界事实上就是两个世界,一个是英文世界,一个中文世界。
双方彼此彼此。
世界最大的10家互联网企业榜单中,中国占4个。所以中美各占半壁江山。欧洲一个都没有。
因为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前提往往是受过基础教育的人口的规模。
这样的人口规模越大,互联网企业扩展的越快。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互联网企业虽然 还没有完全开放的国际市场。但在本土面能够做大的原因。
同样美国虽然本土人口只有3亿, 但是他有英语辐射的能力,辐射到讲英语的国家,所以也能做大。
其实啊无论是世界五百强还是互联网的巨无霸,进入榜单的中国企业,大多数还是以中国国内业务国内市场为主的, 还没有大幅度的抢占国际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他们的规模的。
有些学者认为呢,这是中国企业的弱势,因为他们海外市场不足。
我认为这首先是中国企业的优势。
你有巨大的本土市场,你就有了牢固的根基,为进军海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而今天海外市场普遍萎缩的情况下,你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当然我们也有一批像华为这样的伟大的企业,他们长期以来以海外市场为主,做到世界级的巨无霸。
但在今天国际环境不太有利的情况下。
他们在中国国内也获得世界增长最快的大市场。此外呢,就是这次疫情爆发后啊,中国这个抗疫啊,这个仗打得干净利落。尽管不少外国政治人物希望减少自己国家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
但不久前我看到”经济学人”发表的文章,他这样说的。
疫情非但没有削弱中国的经济能力,而且中国比过去任何时候更是世界的最大工厂。
中国工业基础的广度和深度。
其他国家无法撼动,中国几乎能够生产高中低端的任何产品。
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已占世界的28%,大约是美国、德国、日本之和.
中国 产业具有集群效应。
产业升级水平比较高。
另外中国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另外中国对国外零部件的依赖一直在降低。从2005年的26.3%下降到2016年的16.6%。而电子产品中的外国零件下降的比例更大。
这些都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 的 。
中国 还具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是外国企业难以放弃。
不少大型外国企业都在中国追加了他们的投资。
是我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中国就是一个世界,因为中国具有罕见的战略纵深和地缘优势。
我们一些人比较羡慕小国寡民的生活。实际上小国没有战略纵深,往往经不起风浪。
那么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小国困境的例子比比皆是。
像中国这样的洲际规模的大型的国家,他回旋余地大得多啊。
特别是我们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文化传统和制度安排。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面积都狭小,只有一方没有八方。
既是国土面积比较大的国家,往往也没有省与省之间这个互相帮助的文化传统和制度安排。
美国呢是州与州之间,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纷纷哄抢抗疫物资。
那么辽阔的国土使我们可以在超大规模的国土范围内进行超前的战略布局。我们已经有了”西气东输”高铁”八纵八横”,这都是人娄历史上罕见的现代化工程。
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在中国广袤 的大地上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包括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现在轨道交通在内的一大批新基建项目。
其中许多都会带动很多产业和就业。
影响中国乃至世界未来几十年的发展。
那么对于多数国家产业升级,往往意味若许多企业要迁往国外。
而在中国我们内部就可以进行许多产业的转移,升级和改造。
那么辽阔的疆土还意味着我们具有其他国家难以企一种地缘辐射力。
这次疫情袭来,中国的外贸格局开始出现变化,与中国山水相依,文化相近, 电子商务也比较便利的东南亚,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我们一带一路倡议得以实施,也离不开长期推动的沿边开放。离不开 中国通过欧亚铁路,高速公路,边境贸易串联起来许多国家。
今天中国所有的邻国几乎没有例外。他们的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
第三就是中国就是一个世界,还可以提供一种认识中国和世界的全新的视角。
采用西方话语和指标体系,往往读不懂中国一个常见的问题。我把称之为叫做”全国平均数”的问题。
我打个比方,就像天气预告。
这个”平均气温”困境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你说今天新加坡的气温三十度啊,谁都相信因为新加坡国土面积非常之小大一是北京市的25分之一。
但如果你预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平均气温是摄氏30度,那大概只有气象统计学上的意义了。对生活在中国不同地方的居民,他根本找不到感觉。因为中国横跨从温带到热带的广袤大地。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从南到北,中国不同地方,同一个季节的温差可以在40度以上。
所以我总觉得对中国这样的超大型的国家来说,我们要超越西方指标体系,要进行指标体系的创新。
中国实在是太大了,我们的经济空间、社会空间、政治空间、文化空间、地理空间。
比绝大多数国家的差别都太大了。
规模和体量大到一定程度。
是一种质的变化,是质的不同。
那么这可以促使我们反思今天许多习以为常的观念。
比方说我们最常用就是人均GDP来比较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
实际上作为不同质的国家这种过分简约化的方法,往往使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找不到感觉。
毕竟啊这个体育比赛当中,比方说举重比赛,你要分一下轻量级重量级。
国与国的比赛。
比这个举重比赛要复杂千百倍。
我觉得恐怕也要在质和量方面先做个规范,否则有可能严重的失真。
为此在进行国际比较,我个人一般都建议就是至少列出两个指标体系。
那么一个是我们现在可能普遍使用的所谓国际化的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往往是基于西方话语下,产生一种指标体系。
另外一个我觉得应该是我们原创的,能够使人找到感觉的,更能够实事求是地反映中国或者世界的指标体系。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啊。上个月我通过视频参加了一个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辩论会。
叫芒克辩论会。
我和牛津大学资深学者 蒂莫西.艾什教授进行了一对一的一个辩论。我们辩论题目是中国战胜疫情证明中国模式优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模式。
我是正方,他是反方。
艾什教授承认他说美国英国啊这次疫情防控不力。
但他认为。
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国家或者这个模式也可以比较好的 对付疫情。
他举了几个例子,他说新西兰, 韩国,德国, 台湾地区都比中国做得好。
那么我是这样回应,我说中国自己就是一个世界,大约等于100个普通欧洲国家之和。
所以进行国际比较,你至少把中国分为两个大的部分,一个是湖北武汉,那里是突发的遭遇战,属于特殊情况。
另一个是中国的其他地区,其他省份他们与刚才讲的很多国家的地区更具可比性。
比方说以死亡人数来比较。
福建省远远好于台湾。是1:7。
浙江省远远好于 韩国,那是 1:282,上海远远好于 新西兰那是1:22,广东远远好于德国,那是8:9026。嗯,而且中国这些省份的人口都多于刚才您提到的这些国家和地区,新西兰的人口就有上海的五分之一。
德国是算欧洲表现相当好的国家,在这次抗议过程中,但德国人口只有中国的16分之。他的死亡人数不仅远远高于广东,而且是整个中国的将近两倍。
如果我们有中国就是一个世界的概念。我不仅可以深化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也能更好的帮助外部世界更为准确的了解中国。
我自己也经常比较上海和纽约。如果你用我们很多人都喜欢用的人均 GDP , 纽约 比上海至少高4倍。
但你换一个指标体系,比方我就用我叫三合一的指标。家庭中位净资产, 人均预期寿命,社会治安水平。你比较上海大幅度的领先 纽约 。
所以关键我觉得原创的中国标准是多数中国人, 上海市民更加关心的指标,也是更实事求是指标。
我觉得中国啊。
已经崛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眼光视角和自己原创的指标体系,来看待中国和世界。否则往往会既读不懂自己也读不懂外部世界。
我还可以举一个例子,不久前要看到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他今年2月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候有个讲话。至少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啊,他也是某种意义上中国就是一个世界的视角来看华为的全球布局。
他说这个不同国家基于自己的考虑,有权决定选择在 哪些国家,哪些地方布置自己的网络。
那么这在历史上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说华为啊在4G这个领域内。
并不是要进入所有国家。那么华为的5G也不是要进入所有的国家。让他举个例子,他说比方说在深圳边上有个城市叫广州啊,广州移动。
都没有选择华为的4G设备。
然后再比方澳大利亚的市场,还不如广州移动大。
新西兰的市场还不如我老家益阳大。
所以华为连广州移动都没有提供产品,所以少几个国家是无所谓的。
那么第四呢,就是中国就是一个世界,还意味着读懂中国一定要有区域板块的概念, 和区域板块互动的概念。
这两种概念实际上贯穿于中国过去数十年的几乎所有的发展战略之中。
比方说我们开放政策是从沿海开放到沿江开放到沿边开放,再到一带一路啊,我们就这样一路走来的。
我们现在发展的空间布局大致上是东部腾飞,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
这其中每一项都有更具体的区域板块概念。
在这次抗议过程中,我们说一省包一市啊在援助外国抗议的过程中,我们民间有个调侃的说法叫”一省包一国,台湾包美国”。当然台湾没有做好,特朗普总统肯定不高兴哎。
我们还有”东方不亮西方亮,北方不亮 南方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一盘棋”等等常见的说法。
实际上都反映了我们的区域板块及其互动关系。
有利于我们真正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崛起的精彩。
那么从宏观层面来看,我自己要经常把中国分”为发达板块”和”新兴经济体板块”。我认为这两个板块是一种高度良性互动。这就中国成功崛起的秘密。
这种分析啊就是区分板块及互动关系。它最大的好处就是使我们对中国的认识 从”静态”转入”动态”。
中国经济啊不是一笔简单的数字堆积或者简单的平均数,
而是不同板块,不同区域之间的良性互动,是1+1大于2。他不是欧洲与非洲的关系,我们的1+1是同文同种, 血脉相连,是叫掏心掏肺地互相帮助。
所以上面呢还有一个就是全方位推动区域互利整合的中央政府。
所以中国区域板块总体上是一种互相提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使中国这个发展充满了活力。
那么我们实际上也可以用这样一个分析框架来看其他大国。你比方说美国,他这次抗疫的溃败,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州与州之间的关系是孤立的,甚至是冲突的矛盾的。联邦政府要么是缺位,要么更加加深了这种冲突。
欧盟成员也是的,他们自顾不暇,那成员国之间互相帮助十分有限。这是西方抗疫模式普遍失败的主要原因。
总之我觉得如果我们只是静态地看一切。
那我们看到往往是一个一个的单独的数字,而不能看到数字背后的动态关系。
静态往往只看量。
质的比较是一种更高的标准。
他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使静态的东西有机的互动起来,从而提升质的水平。
产生1+1大于2,甚至产生令人震撼的化学反应。
我们讲中国模式的集中力量办大事,跨区域、跨部门的大协作,全国一盘棋等等,往往代表就是一种质的不同。
大家可能还记得我们在这个节目中曾经调侃过那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编撰的叫”2019全球卫生安全指数”。它就西方排名术的典型的做法,一切都是静态的孤立的指标。
缺少对不同指标互动关系的客观而深入的研究。
互动关系的核心是制度的力量。
我想沿着这么一个思路,我们中国学者可以推动很多指标体系创新。
总之啊中国本身就是一个精彩万分的大世界。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今天以一个现代国家的形态迅速崛起。
在人类意义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文明型国家”,既是一个国家又是”百国之和”,又是一个世界。
这种国家崛起的广度、深度、厚度、强度。
其他国家难以比拟。
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机遇,也是整个世界的机遇。
好,今天就跟大家谈进行,谢大家。
好,谢谢张教授,请回座。
毫无疑问,疫情对整个世界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如何做到在瞬间抗压,并且还具有持续抗压的能力。我想我们寻找这个答案的过程,应该就是我们深度的理解和认识中国的过程。接下来我们继续。掌声有请寒竹先生带来演讲,有请。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Cultural Affairs Bureau of Nantou County


刚才听了 张老师的这个演讲啊是非常精彩。
那么我呢今天想从不同的角度。
来谈一谈这个中国是一个世界这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的, 文明型国家,他就像我们讲的, 长江,黄河一样。
一开始是一个涓涓溪流。
那一路走来的话。
容纳了不同的支流。
最后容纳百川,形成了一个。
大江大河。
那么这个地方呢,我举几个例子来谈这个问题哈。
中国的古代思想。
他是一个儒道释。
三者的一个合流。那么这个
释 , 佛教。
他就是来自于印度,那么在东汉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
那么汉代传入中国以后,他说一个外来文化。
但是你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他实际上已经在中国已经非常普及了。
大家很熟悉的诗句叫做。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他已经不是一个外来文化。
就通过已经把佛教进行改造。
而佛教本来在它的发源地印度呢。
反而衰落了。
那么除此之外,其他的很多领域里面。
他都体现出中华文化走过来的话,是不断的吸纳外来的文化。
比如说琵琶, 二胡, 扬琴。
那琵琶是在汉代传入中国的,从西域传进来的。
在唐代再传输入二胡。
那么扬琴大约是在 明代传入了。
那么你今天讲。
中国乐器或者中国乐队。
你就离不开 琵琶, 二胡, 扬琴。 这样的 乐器 。但它已经不是一个外来的乐器 ,而是一个我们民族的乐器。
做这样子看的话,中华文化本身他是一个流动的, 演变的概念,它不是一个固化的,禁止的或者是一个封闭的东西,它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
所以这个是。
我想强调这一点,就是说中华文化能够走到今天,是跟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联系在一起的,正是这种包容性呢催生了这么一个百国之河的这么一个大国。
那么再有一点这个问题呢,我觉得 更重要一点。
就说中国怎么把这么一个传统的古老的文明,把它转型为一个现代的国家。这个当中, 中国是通过 向西方学习。
引进了西方文化,发动了社会革命,才完成了这么一个转型。
大约在1917年的时候呢,中国发动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实际上是催生了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基础。 奠定了这么一个基础。那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那在这个时候,我们讲,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那么救中国 的含义是什么呢?
就是要用 马列主义来重新发动社会革命,通过社会革命的建国,把中国从一个古老的文明变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
主权国家。
这个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完成的。
1921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叫1921年建党。
那么到了1927年呢。
我们建军有了自己的军队。
一直到1949年呢,我们建国完成了现代建国。
就从这个意义上讲呢,我们的现代建国也跟吸纳外来文化,西方文化有关系。
而到这个时候 马克思主义他已经不是一个外来文化了。
毛泽东已经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那我们今天讲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
都包含有 马克思主义,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内在的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但张老师讲了,中国是一个世界。
将给 整个世界带来一个惊喜带了个机会。
这个地方呢我着重讲一讲全球化。全球化呢他已经不简单的是一个贸易全球化他是一个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它是一个全球分工形成的一个全球产业链的形成。
造成了任何一个国家他都不能够独立的生产出一个高科技产品出来。
都没有办法。
我们举个例子,今天我们说华为,华为的手机可能国产率是42%。
我们来看看其他的国家。
美国就是一个 目前来讲,高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但美国的苹果手机它能够独立生产吗?生产不出来的。
美国的苹果手机在美国本土的供应商大约是在20%左右。
他占了比例低于中国大陆。
也低于日本。
就说在苹果手机供货商当中。
这些国家都超过了美国的贡献。
美国一个国家上没有办法生产出一个这个手机出来的。
就说这个世界上, 谁也离不开谁?
那么这个当中。
可能大家就会想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么防止其他的国家来卡中国的脖子说我不给你这个不给你那个。比如前几年美国要封锁这个中国的中兴的芯片。
那么现在继续在打压华为。
那么这些问题。
我们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方面,我们要是一个大国,我们也有自主权,不能够让别人卡住脖子。我们要开发自己的产品,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呢在这个过程当中呢。
我认为呢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抓住自己的优势在哪个地方?
我们发展什么样的核心产品,这个很重要。比如这个技术只我才有你们全世界都用我的。
这样一来的话,在全球竞争当中的话,双方达成了一个战略上的均衡。就是说我有这个独门技术你也有独门技术。如果你不给我,我也不给你。实际上达成了这么一个局面。
这个可能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比较容易的一个方式。就是说 我们要有自己的独步天下的。
能够领前面世界的核心技术, 让西方发达国家这不得不依赖于我们。
那么没有中国这个技术你就做不出来这个产品。
做到这个地步,最后他能够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完成了一个整合。那么这个就是总书记讲的, 我们要建立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呢, 大家制度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大家共同发展。中国这个世界很大,我们可以在内需这个消费方面,我们可以自成体系。但是呢我们的生产技术方面呢,我们又和整个国际社会呢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相互交织的这么一种状态。那么最后实现就是说总书记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家共同发展。
啊,这就是我今天讲的主要内容啊,谢谢。
啊,谢谢两位啊,刚才都给出了演讲。在后疫情时代整个世界往何处去。在这个里头我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深度的再次的解读中国的一个过程。两位都解释了中国有生命力的地方。也想问一下,当一个国家在面对类似新冠疫情这么大的挑战的时候,他的瞬间抗压也好,持续抗压也好,到底他应该具备哪些要素。现在看来就是中国应该是相对而言最能够抗压的。
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粮食是自己自主的,这个很重要啊。那就是说国家一些实际上都做不到哎,但中国可以做到。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中国人长期以来的智慧。
另外就是我们论工业,我们有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
然后我们有强大的国防。
那么这几条以后就是我们守底是没有问题的。呃,相反我们之现在要做的更好。
我看到最新的IMF的一个预测。今年世界所有的国家经济增长都是负数。
美国是要到 负 8%。
欧盟是 负10% 哎,中国他算是正1.1%的增长率。
我个人认为我们估计要比这个高。呃,所以背后也是就是世界也是觉得相对而言,中国抗压能力最强。
我这样看病毒传染他有个特点,就是短期内很难采取有效的医疗手段能够制止它。那么在这个时候我社会的治理能力 社会 的模式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次显示中国在进入我们讲的”战时状态”以后呢,中国能够迅速地把整个社会动员起来,相当于人人都参与到这个里面来了,做到了最有效的隔离。
而这个其他国家都没有做到的,美国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办法隔离。
那么没有办法给你 隔离 。其实你的医疗手段也达不到。那么你人口的感染的程度和死亡率就下不来。也就是说,当科技和医疗第一时间还不能到达的地方。有的时候社会组织能力,社会治理能力是可以起大的作用的。那那张老师演讲当中,我注意到有一个观点啊很有启发,就是我们在处理这个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局部和整体的这个关系在处理这个关系的过程中,这种互动性它其实就是制度的生命力。我觉得就是西方指标体系,他往往是看静态。我们很多学者做学问也是看静态的。比方他统计就床位数跟人口的比例呀啊等等。他觉得这就说明只看绝对数字上实际他不了解这个互动的关系,互动关系讲清楚说你把制度优势就给显示出来了。制度劣势和优势。谁高谁低 一下就看出来了。所以刚才特别说到这个互动性就是动态的管理。因为很多矛盾,很多这个危机, 挑战他会不断的发生,渐渐的发生。你一旦发现了这个苗头,你就要用新的方法,用新的概念去应对他,去处理他。这个就是我们说的动态管理。
这次中国抗议这么成功。
其实呢就是中国社会的组织能力很强。
这个之前我也怀疑过哈。就是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这个社会好像也就是高度市场化以后, 还有没有这个组织动员能力。
那么这次的这个疫情显示出来,中国有一个重大的创新性的创造。
中国能够在各个大中小城市能够成功的实现这个隔离的话。
他跟中国的有一个制度很相关,就是中国的小区的物业管理。在这场疫情当中,他迅速地发生了一个身份上的转变,他变成了执行政府的法令和政府的规定的一个机构。那么这个在西方是很难想象的。对,因为我们的党的组织建设啊一直在基层。包括我们的政府工作,它是覆盖到基层的方方面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的这个优良的文化传统。再加上这种巨大的组织能力,是发挥很强的生命力。那今天, 张老师这个演讲的主题叫中国就是一个世界哈。
大家乍一听这个还蛮难理解的。但其实我想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对这个题目做一个理解。
中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利用我们巨大的这个市场的规模,各种各样的优势把事情做好。我们也同时在对这个世界做贡献。
外部环境非常恶劣,都是负增长的时候,对着需求巨大的减少的时候,你要能够内循环我自己的消费市场足够大,我自己生产能力足够大。
在最基础我再进行外循环。实际上这个思路是我们过去那个改革开放的时候也是这样。邓小平的思路也是就是一定要把国内最大这个统一市场做起来。
做起来 以后, 你可以对接外部的市场。那么外部市场 大当然好哎,即使小一点,我们自己市场也很好,把内功练好。
所以我觉得对于国内的很多企业来说,何尝不是继续练内功和增强自己的生产力这样的一个过程。
其实说中国是一个世界,我想我们现场的很多观众,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想要思考的问题。或者是有一些这个自己思考的成果。我们一起来对话,一起来交流好不好啊,这位朋友率先举出来啊,我是陈新洋啊,来自上海的一个普通公司职员。
我们有了现在的现代化城市,高度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但是我们农村啊目前看起来还是比较落后的。
跟西方发达国家,像美国、德国、日本这些比起来呢。
我们农村的整体面貌,配套设施还有很大差距。
那这两年国内也都在提新农村建设,这些发达国家是否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先进经验呢?
我们又如何啊去做好自己的新农村建设?
请坐。我们把这个内需市场挖起来,其实农村是很大一块具有广阔潜力的天地。
实际上中国现在跟这个一部分西方国家最大的差别还是农村的这个现代化的程度。
多数的欧洲国家,美国的基本上做到就是农村也做了。比方说这个通水,通电通煤通管道厕所啊什么。基本达到一个城市化的水平。
这个是他们强于我们的地方。
那么中国的特点就是。
在不同的地方先搞很多的这个试验。
我去考察过的就是浙江安吉呃,那个做的是一种相当高了,超过欧洲的一般水平了。
就是只要能够做出来。其它中国学的很快的方方面互相参照,就可以逐步逐步赶上来。我自己是比较喜欢设计,我我就发现中国农村是个巨大的市场。呃,在浙江啊有一个挺有名的一个设计师叫王树,他获过国际上一个什么很有名的奖。
对,清华大学建筑系的, 呃,他的思路就很独特。他说我们中国本土的建筑这么好的传统。
所以他答那建筑学院的院长,他就说我要我的学生。
学木匠, 学书法,学夯土。
每个人都要会做椅子,做小凳子。
他说这个是一个基本功。你就对中国建筑找到感觉了。那个榫卯结构。然后这个基础你在做设计,我觉得这中国在农村是很大的舞台。我觉得我们很多设计师完全可以到农村去一个村庄,你把它做一个整体设计啊,那么做可以是很大的市场,我觉得这个就美丽乡村这这很多工作可以做。
中国的这个国土面积那么多,各个省份,各个地区他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有不同的村镇城镇的这种生活面貌和历史由来。沿用刚才张老师说的,中国是一个世界这么一个概念。就我们自己的很多经验互相启发,互相激发,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那我想再面对这样的一个巨大。
挑战的时候可能在这一轮的我们的内需发展当中,农村依然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哈。好,我们继续发问好不好?哎,这位朋友欢迎,请提问。两位教授,好,主持人好呃,我叫方一昕,是一名在英国留学的留学生。然后因为我学社科所以平时会比较多的关注国际政治。
就是我们会关注到在中美博弈的这么一个环境下,美国经常会手上握有一些牌来针对中国。那比如说2016年的南海地缘政治牌和最近对华为和中国科技的制裁。包括针对香港问题的一些舆论战。那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包括
或即将迎来的美国大选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你们提到的具有世界性特质的这样一个国家,他应该怎样去应对这种可能出现的外交压力。呃,您刚刚用了可能出现的啊,其实我觉得这个可能两个字都可以去掉。
确实就是中美关系现在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个关系。那么现在矛盾很多,有的说已经是跌到了低谷,不能再低了。这可能有夸张一点,实际上确实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阶段。
因为中国崛起这个势头是不可阻挡,但美国又觉得他不能接受。关于这个中美关系,就美国老师主动的刁难我们,遏制我们。我觉得我们还是用原来毛主席讲这话,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然后有底线思维, 有长线思维。
我觉得我们,现在你看在香港出牌就出的很好。
打着他们毫无招架之力。哎,他那几个反击的措施,我看一点力量都沒有,所以股市根本不受影响,香港股市也没有受影响, 就说明我们打蛇打7寸,打准了。
这个不管你美国做什么,我们只要把问题思考透了,我们就出牌。
就我们讨论过底线思维,看能不能应对最坏的局面,能够应对,大胆出牌 .

香港这就是经典的案例。
背后是真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啊.自信之后你很多事情马上局面就打开了。
我老说的, 战略上藐视美国,我叫彻底藐视美国,战术上重视他,然后该出牌就出牌,该出手就出手。
这一次疫情冲击之后呢, 西方特别是美国,主要是美国对中国的围堵的, 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香港问题。
台湾问题。
南海问题。
可能还有意识形态战的问题,或者政治战的问题。
这几个方面可能是未来在亚洲的这个风险点,这个是我们需要应对的。我再补充一点,就是因为美国要遏制中国嘛,我们首先想到就是当年美国遏制苏联。
当时美国的苏联时候,他那个战略的设计师是这个 George Frost Kennan
细读他的东西,包括他的很长的电报啊,对,它里边有个观点就是说是美国要能够遏制住苏联一个重要的条件是
美国的内部治理。
要对苏联,对其他国家有足够的吸引力。
现在美国的硬伤在这里,它的内部治理一塌糊涂。他的模式没有多少吸引力或者吸引力锐减。或者就 荡然无存哎。
这个时候他想遏制就非常之难。
而且他们现在我是说是在至少是在特朗普这个政府内,你看不到一流二流的战略家了。跟凯南的时候没法比。
呃,我觉得我们真的自信一点,该出手时一定要出手。
当我们国内的这个治理,拿出一份优秀答卷的时候,我们自然对国际的循环他就有了一个贡献。这个吸引力他就存在了它的整个制度的生命力。大家也能够感受到了。
好,我们再来看这边。好,欢迎哎。
主持人好,两位老师好,我是来自河北邯郸的一名中学老师,我叫李明奇。那么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会不会形成了一种文明之间的对抗呢?
因为之前美国有一个政客斯金纳 Kiron Kanina Skinner  在一次演讲中就把中美之间的这种矛盾冲突宣称成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类似于澳大利亚这样经济高度依赖于中国的这个国家,却屡屡充当反华先锋。
这个原因是不是也有类似于文明冲突之间的理由呢?嗯,谢谢老师。好,请坐。西方世界会不会铁板一块,会不会跟东方有这样文明的冲突。我先讲讲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呢,很奇怪,他的这个贸易最大的伙伴是中国,他对中国的出口超过于日本,美国出口之和。理论上他应该 跟中国搞好关系,但他就是老是跟着美国这反华反得这个真的荒腔走板,真的过分了。然后中国最近都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所以澳大利亚感到了这个痛处,因为他最大的贸易伙伴。它觉得这个关系坏了。他们有一篇文章我就写的蛮好。澳大利亚一个学者写的 。
标题就是我们和中国关系变得这么糟糕, 原因是我们的无知,就对中国的无知不了解。他说整个澳大利亚能够算是一个或者半个中国问题专家不超过20个人。
所以他对中国不了解,不知道这是个古老的文明,也是超大型的现代国家。只是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这样就是强硬一点,这个让他感受到中国的分量。那么这样反而使他能够清醒过来啊。
这个至于中央文明会不会冲突啊,是这样的。
毫无疑问,就是有时候会有矛盾,会互相不理解的地方。欧洲也推行价值观外交,美国推行价值观外交。
但是你发觉就是他们要联合起来很困难。
背后的利益冲突。我老讲欧美的矛盾不亚于美中的矛盾就有。
这个可以看的非常清楚。
所以这个心中有数就可以了。在西方的概念中老要谈冲突,包括不同文明他也有冲突。我想起来之前寒竹先生的演讲里面特别说的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明不讲冲突,我们讲吸纳 讲包容。
实际上斯金纳在去年讲的这个文明冲突。
讲了之后呢,实际上 他并没有影响到整个美国的社会,也没有影响到西方世界。
他这个讲法呢,实际上在美国就受到很多的批评。
就认为这个文明冲突论是不能够成立的。
所谓西方的反华势力,要形成一个对中华文明的一个对抗的话,基本上这个可能性很小。所以说斯金纳实际上在发表一个讲话之后,大约几个月之后。
他就离开了这个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司。
实际上从现在来看的话, 美国的对中国的这个战略挑战还有调整。
就是我们从已经发表了讲话,你看得出来了。那么最近,
美国的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 Robert Charles O’Brien Jr. 一个讲话。
他就是从制度之争来讲了。
那么可能未来的时候,美国对中国的挑战的话,可能是执着于制度之爭,或者是意识形态之争,而不是文明之争。 我的看法是这样。就是说按照总书记讲,我们讲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讲不同制度之间的这个交往是可能的。
我们不回避,不害怕他讲意识形态,但是我们不会给他纠结于去讲这个东西,我们就落到他的坑里面去了。
不同观点可以互相讨论辩论。
我们一点都不害怕竞争。
中国人你要自信。
这就是中国情。张为伟说。
你看今天我们围绕这个话题讨论的方面,其实很多啊说这个在巨大的新冠疫情带来的给全世界的挑战面前,毫无疑问,这个困难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中国一句古话怎么说来着,两军相遇,勇者胜。啊,我们面对这样巨大的挑战要有勇气,但这个勇气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他来自于我们的这种信心,是来自于我们对中国的历史,对中国的道路制度,对我们的文化深刻的了解。所以我觉得有了这个了解,他就会产生勇气,产生信心。困难是存在的,但是我们要向困难进军。


Total failure: United States fails in its attempt to get the Security Council to to extend arms embargo to Iran

This is the reaction that the United States has found in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to its proposal to extend indefinitely the arms embargo on Iran that expires next October, according to the Efe news agency this Thursday at dawn. Of the 15 members of this body, only the Dominican Republic has supported Washington’s request, far from the nine votes needed to move the project forward. China, Russia, France, Germany and the United Kingdom had already advanced the veto to the proposal before the vote. The remaining eight members of the UN’s highest body have chosen to abstain, leading the initiative to total failure. 

World Cup sees Iranian women score spot in the stands - ARYSports.tv

China welcomes Russia’s Friday proposal of a video summi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emaining parties to the nuclear deal – China, Britain, France, Germany and Iran – to try to avoid further “confrontation and escalation” at the United Nations over Iran

Trumps says coronavirus death of longtime friend 'is a very sad ...
Trump says “probably not” to join Putin-proposed summit on Iran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said on Saturday that he would not participate in the summit on Iran that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proposed on Friday. “Probably not,” Trump said when asked whether he would join the Putin-proposed video summit during a news conference at his golf club in Bedminster, New Jersey. Trump also confirmed to reporter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ill be doing a snapback” against Iran, referring to restoring all pre-2015 UN sanctions against Iran. “You will be watching it next week,” he added.

8-19-20 Trump demands full restoration of UN sanctions on Iran, as Pompeo warns Russia & China not to meddle.
“Today I’m directing the Secretary of State Mike Pompeo to notify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ntends to restore virtually all of the United Nations sanctions on Iran – it’s a snap back, not uncommon,” Trump told reporters during a White House press conference on Wednesday.

8-20-20 The US exited the Iran nuclear deal and therefore has no right to demand a ‘snapback’ of UN sanctions on Tehran, the foreign ministers of three European powers involved in the JCPOA said in response to Washington’s latest push.
“France, Germany and the United Kingdom, the so-called E3, not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has not been a member of the JCPOA since their withdrawal from the agreement on May 8, 2018,” their respective foreign ministers Jean-Yves Le Drian,Heiko Maas and Dominic Raab said in a statement on Thursday. Therefore, the E3 “cannot support” the US demand for UN sanctions against Iran to be reimposed, as it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ir current efforts to implement the deal, the trio added.

F-16 fighter jet deal deemed another US provocation amid rising Taiwan Straits tensions

The island of Taiwan has formally signed an agreement with US arms firm Lockheed Martin to buy 66 F-16V fighter jets, reports said on Saturday, further raising tensions in the Taiwan Straits, and coming just two days after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announced large-scale drills in response to US provocations and Taiwan secessionist activities.

While the deal was approved by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last year and a formal signing was expected to take place sooner or later, its announcement at this particular time is believed to be yet another US provocation and a step on the red line of the Taiwan question, which further risks confrontation, Chinese mainland experts said on Saturday, adding that the PLA is aiming not only to deter, but also to hone its capability of launching military action when necessary. 

A Pentagon announcement on Thursday said Lockheed Martin has been awarded a $62 billion, 10-year contract for the production of F-16s for foreign military sale, and the initial delivery order is for 90 aircraft. 

The Pentagon did not reveal the buyers of the fighter jets, but media outlets including Bloomberg and AFP reported on Friday that the deal includes Taiwan’s approved purchase of 66 F-16s.

The deal would involve 66 of the F-16V, the latest version of the F-16 fighter jet, costing $8 billion, reports said at that time the deal was initially approved.

Czech PM cold to Pompeo’s anti-China lobby

Czech Prime Minister Andrej Babis on Thursday refused to take sides against China and also would not rule out working with Chinese telecom company Huawei despite a push by visiting U.S. Secretary of State Mike Pompeo.

“We are a sovereign country, we treat these countries quite standardly like everyone else,” Babis told Mlada fronta Dnes, one of the country’s largest newspapers, after Pompeo used his visit to take swipes at both Russia and China. 

Speaking to the Czech Senate on Wednesday, Pompeo called on European countries to rally agains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ich he accused of leveraging economic might to exert its influence around the world.